新能源 国产车 比亚迪 特斯拉 越野车 豪华车 变速箱 保时捷 新能源汽车 丰田凯美瑞 现代索纳塔

哈飞发展史(3):重组之路,如今还有几人记得?,

汽车维修店 2024-04-20 10:28 阅读数 9732 #进口suv汽车

重组,重组,重组

在一般的网络文章中,哈飞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,但实际上,在2004-2009年,哈飞背后的故事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,至少涉及了昌河、东安动力、东风、PSA、长安、长安福特六家企业,比吹箫的汤姆猫还忙。

前面我们说过,哈飞在汽车业务之外,本行是造飞机,昌河也是类似情况,而东安早年则是造飞机发动机出身,三者同属航空系统的中航集团,又几乎是同时转向民用市场,所以从松花江时代开始,哈飞就一直是东安的大客户之一,哈飞和昌河的竞争关系也是从这时开始的。

2004年到2005年,上级踩下了汽车产能过剩的刹车踏板,而此时的哈飞在两次尝试上市失败后,资金来源基本都依赖借贷,资产负债率极高,加上轿车少微车多的畸形产品结构,哈飞的财务状况极差。先后传出跟昌河合并、被东安动力收购的消息。不过虽然消息传得满天飞,但三者最终没有任何两家走到一起。

而在前一年,哈飞还尝试过合资。2004年,哈飞就开始了和PSA的接触,哈飞想要自主合资两条腿走路,PSA想在东风之外再找一个合作伙伴,学丰田大众,形成南北制衡,甚至怕东风不开心,PSA还提出了三方一起搞个合资公司的计划。东风表示,你这不成了三条腿走路了吗?伤风败俗,不行!这次合资尝试虽然失败了,但三家谁都不是好惹的,加起来能有十万个心眼儿,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。

东风虽然出面阻止了PSA与哈飞的合资,但并不是怕PSA搞出第二家合资公司分市场,而是想自己吞掉哈飞。2007年,上汽与南汽合并,上级有意引导其他车企展开合并重组,构建汽车集团。其实这时候东风是有些着急的,作为曾经的第二汽车厂,眼看着上汽和南汽合并,一直缺乏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东风在国内的排名将进一步下降,自然压力山大。

而此时的哈飞,虽然财务状况不佳,但好歹也是个优质自主品牌,收购之后正好能补齐东风的短板,又恰好此时传出了中航二集团将要剥离汽车业务的消息。如果不是2008年中航一集团、二集团合并成了新中航,东风对哈飞的收购几乎就要成功了。

花开两朵各表一枝,东风收购失利的同时,PSA也没闲着,对法国人来说,哈飞是块难得的肥肉。首先,哈飞的名气很大,与PSA合资不会跌份;其次,哈飞有着丰富的商用车生产经验,而PSA想利用合资公司导入国内的恰恰是标致807这类10座以下的MPV车型,不会与东风合资公司产生竞争,同时还可以抢别克GL8的市场;最重要的是,哈飞从未有过合资经验,法国人认为他们对哈飞能手拿把掐,获取更多利润。

而哈飞方面也拿出了足够的诚意,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深圳观澜工厂吗?这个最初设计年产15万辆的工厂自打建成后,连哈飞自己都没用多久,就停产等着生产PSA合资车型了,他真的我哭死。

但一切到此为止了,还是因为2008年新中航的成立,PSA和哈飞的第二次合资尝试也失败了。2009年,新中航与兵装集团友好交换信物,哈飞和昌河、东安动力、东安三菱等企业,一起被划归到了中国长安旗下。

这时的哈飞,年销量还有20万左右,而在长安的努力之下,2015年,哈飞的销量成功爬升到了5辆。

长安对待哈飞,属于可持续性竭泽而渔。嘴上说着让哈飞成为百万级的品牌,实际上裁员、减产一个不落,从2011年开始,哈飞就已经沦为了长安的代工厂;2013年,长安又从哈飞那里拿来了电动版赛豹,挂上自己的标就成了长安E30,甚至还投放到了北京房山,当作出租车;

2015年,长安福特又收购了哈飞在哈尔滨的生产基地;再后来,老伙伴东安动力要求哈飞以资抵债,搬走了最后一批设备。曾经辉煌的哈飞,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,甚至连这个壳子都没保住,2017年,一家名叫北京金唐奕丰的公司买走了哈飞的造车资质,2018年,工信部发布《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(第1批)》公告,位列其中的哈飞汽车,连最后的新能源生产资质都被夺走了。

我无意点评或指责哈飞或者长安高层的经营能力,只是作为一个黑龙江人,看到如今我的家乡仅存的汽车产业只有沃尔沃大庆工厂,以及一些零配件供应商,多少还是有些唏嘘的。

汽车不仅是一个工业品,他还承载着一群人的梦想和记忆。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了四十几年,我们看到的是比亚迪、吉利们如今的荣光,而在全国各地无数看不见的角落中,还有无数像哈飞一样的车企,消失在了滚滚向前的车轮中,成为了时代的注脚。

比起那些连声音都发不出来、连样子都被人忘记的车企,哈飞还算是幸运的,至少它曾经辉煌过,也还被我们这些人记得。

一家之言仅供参考,我是黄师傅,还想看哪些汽车故事,欢迎评论点钟,如果你觉得有意思的话也可以转发给小伙伴,我们下期再见。

  • 随机文章
  • 热门文章
  • 热评文章
热门